香茅

樟之細路卓蘭站…香茅您好:

作者:莊雪芳

 

香茅栽培始於大正元年(西元1912)左右,當時於罩蘭庄大坪頂(今內灣社區大坪頂)一帶的土地進行香茅的試植,此為本作物栽培之起源。日治時期全臺香茅事業,即以大湖、卓蘭兩鄉為重心。

香茅為禾本科的香料植物,主要栽種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製作香茅油的原料。由於種植香茅相當消耗地力,因而造成耕地荒廢,加上製油過程又須大量燃燒炭薪,更導致製油地附近林野常遭到濫伐。

香茅油的提煉使用土製法榨取,一般茅農都有自己的香茅寮,香茅寮通常在離水源較近之處,因為蒸餾的過程需要大量水分,用以降溫。茅農利用山間狹小的空地,簡單搭起的香茅寮,設備簡陋,蒸油率低。民國40年後,新式蒸餾工廠設立,茅農可支付金額,請工廠代為蒸餾。香茅油具有獨特的清爽香氣,用途除煉製香水外,還可作為人工顏料及香料,如化妝品、香皂、軟性飲料、清潔劑等香精料,且應用的歷史悠久。

光復後到民國55年左右全台香茅種植一度欣欣向榮,又以民國40-45年間為最高峰期,當時香茅外銷為台灣賺取相當可觀的外匯。民國55-60年間,香茅種植因時勢變遷,化工香精取而代之,天然香茅原料銷售無門,至此一蹶不振、最後消失。

「香茅」是時代的見證人,驗證產業的起落如潮汐的消長,雖然幕落,然而香茅的底蘊仍然獨一無二的繼續飄散……。

走在樟之細路上,走下一步。

【語音導覽:吳鴻明(全國廣播悠遊人間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