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唱給母親聽的歌 高閑至

畫家與歌手的雙重美學高閑至-唱給母親聽的歌

玩過吉他、鋼琴、 BASS、爵士鼓、月琴等樂器,一位從商業繪畫跨足出現的歌曲在地文化音樂創作的音樂人,畫家歌手高閑至。這週末在主理人林惠陽先生所提供的苗栗卓蘭花自在食宿館現場演出,高老師放下所有身份,帶著觀眾一起回到最初的時候,以一個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重新詮釋過去彈唱中曾出現的歌曲與創作,在母親節這一天,以真摯純粹的歌聲,唱給母親聽的歌!

當天我帶著掛有長鏡頭的相機尋著聲音往會場走去, 現場已經聚集相當多的聽眾,分別散落在園區裡的戶外座位席,餐館外的露台上架著專業的音響設備,高老師溫柔真摯的嗓音正吟唱著經典的客家歌曲。我在對焦的之際飄了悠悠細雨,似乎一瞬間跟著高老師的歌聲曲回到了童年,喚起了那小學音樂課必唱的《客家本色》!啊~對了,我也流著著客家人的血液呢!雖然高老師不是客家人,但他所詮釋出的客家精神不是當初原唱慷慨激昂的版本,而是唱出了一份輕柔的認同與歸屬感,高老師多年來的音樂創作都在本土語言的情感傳遞上讓人為之著迷。

在悠悠歌聲裡尋著記憶月琴彈唱下的思想起!

關於這片土地的根,高老師分享,自己年輕時期也創作過一些歌曲,但一直尋不著根

,有次在路邊聽見了一位婦人彈唱出了從未聽過的卻也忘不了的聲音,這位老奶奶口中唱出的《雨夜花》是婦人充滿經歷的人生、也是月琴音調所傳遞最簡單、直接與質樸情感,為此,他用自己的音樂開啟了尋根之路

循著月琴這個樂器的脈絡,高老師也介紹到手上拿的自己的這把紅色月琴與傳統月琴的不同,是由台灣南部發源開始將唸歌仔調與原住民歌謠所結合發展出的彈唱樂曲,有別於一般眾所皆知的北方京月琴(北方京劇的四弦月琴)不同,而高老師手上的這把月琴的樣式則是來自於漢朝時期的一種樂器,稱為「琴琵琶」(兩弦),他笑說這個文化歷史悠久的樂器,在現代可以理解作是100多年前的電吉他吧!在風趣又幽默的談笑中,我聽見了高老師累積了多年來對於音樂的追尋與癡迷。

高老師曾經與多方合作進行多元創作,有結合採茶歌和古詩詞裡的茶文學,將茶產文化的導入與音樂融合匯集圖文出版成至情至性的《茶山衍藝》有聲書、也有將在地民俗風情唱出的《青簿仔寮的夢》、《九份人》,同時尚有正在進行的《礦山音樂故事劇場》,接著製作記錄百年前九份居民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生活紀實的概念專輯《老九份之歌》等……

 

五月,是屬於阿母的月

飄起毛毛細雨的思想起,高老師聊起自己與母親的片刻趣事,他與母親的年紀差距不大,母子倆在相處上常常給他非常多的意外驚喜,有時候不太像母親,反而更像是喜歡與他鬥嘴的姊姊,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畫面常常覺得好氣又好笑,我也突然想起自己與母親之間,有種深深的情感繼絆,像是幾年前的台劇《俗女養成記》裡媽媽「吳秀琴」與大小「陳嘉玲」母女倆之間有著各種好笑又生動的母女鬥嘴戲。台灣媽媽可能比較不懂表達愛,反而用相反方式來訴說,有時候越生氣,其實是越愛孩子的表現,但媽媽就是這樣,囉唆嘮叨又固執,卻對孩子至始至終至都充滿了愛。

接著老師也唱起幾首母親喜歡聽的歌與聽眾分享,我站在遠處用快門捕捉他的神情,時而閉起眼、時而眉頭深鎖、時而跟著音樂微搖晃身體,時而揚起嘴角微笑,老師的彈唱像是在說故事,以輕柔說話一般的口氣,因情感而投入的音調起伏像是充滿畫面的詩句,一字一句總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勾動心弦,我想,如果對於母親的思念是這次表演裡的某一首歌,高老師用音樂勾起了現場與會的聽眾們的共同記憶點,帶著我們感受、想像、描摹,一起哼唱出記憶裡的吉光片羽。

五月,是屬於媽媽的月、是充滿想念的月、更是感謝的月。

本次活動由邦馬那邦休閒農業產業協會、客委會主辦,花自在食宿館、卓蘭鎮公所協辦,在母親節這一天,邀請畫家歌手高閑至先生獻唱,唱給母親聽的歌。